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:
_
「你在什麼時候,突然失去了生活的勇氣?」
一個高贊回答令人印象深刻:
_
「每天醒來,發現生活千篇一律,沒有任何值得期待的事情。」
人生沒有了鮮活,就是一段孤獨的旅程。
網上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。
有一位虔誠的信徒,每天採擷鮮花供佛。
一天,他送花時,碰巧遇到禪師。
他對禪師說:
_
「我每次來禮佛時,自覺心靈像洗滌過似的清涼舒爽,但回到家中,心就煩亂了。
如何保持一顆清凈純潔的心呢?」
禪師反問:
_
「你是如何保持花朵新鮮的?」
信徒答道:
_
「每天換水,並把花梗剪去一截,否則容易腐爛,水分不好吸收,就容易凋謝。」
禪師說:
_
「保持一顆清凈純潔的心,其道理也是一樣。」
鮮活的花朵,才有生命力。
人生一程,最高級的生活方式,就是「鮮活」。
柯蒂斯說:
_
「快樂首先在於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。」
如果把人體看成一個機器,那它的保護機制則是無比的精妙。
長時間忽略身體本身的需要,悲劇便會緊隨而至。
楊天真,素有「中國第一經紀人」之稱。
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早在幾年前,她就患上了糖尿病。
長期熬夜加班,工作壓力大,使得她暴飲暴食,體重飆升。
隨著病情的加重,她需要每天注射胰島素來穩定病情。
後來,為了能夠正常健康地生活,不得己做了切胃手術。
而此時的她,不過35歲。
如今的社會,多數人都想著儘快「成功」。
為了早日實現目標,每天加班加點,拖著疲憊的身體,消耗健康。
但是到最後,買單的,還是自己的身體。
叔本華說:
_
「人類所能犯的最大錯誤,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。」
中國社科院《人才發展報告》顯示:我國白領亞健康比例高達76%。
這世上,沒有什麼天大的事,值得我們以健康為代價。
善待生命,才能健康;善待自己,才會幸福。
生而為人,擁有一副健康的身體,才是享受美好生活的前提。
漫漫人生路,唯有保鮮身體,才是最好的保養。
有人說:
_
「愛情最好的樣子,不是和不同的人體驗相似的生活,而是和同樣的人探索不一樣的世界。」
很多夫妻把生活過得平淡如水,波瀾不興。
但往往最簡單的方式里,也藏著最初的新鮮和熱情。
《積存時間的生活》的作者,是一對有著六十多年婚姻的高齡老夫婦。
婚後,夫妻二人因為觀念原因,選擇了獨立的田園生活。
在城市的角落,親手打造小屋和院落。
他們在並不寬闊的庭院裡,種上了七十多種蔬菜和五十多種水果。
丈夫為庭院裡的蔬果和植被,掛上親手製作的小立牌;妻子每天打掃、照料,換著花樣地烹飪美食。
院子裡還有一個寫著「請自便」的水缸,專門用來招待飛來的鳥兒。
兩人身體力行,一起耕種勞作,享受收穫的喜悅。
勒·柯布西耶說:
_
「家,應該是生活的百寶箱。」
沒有無聊的婚姻生活,只有不肯「保鮮」的夫妻。
老夫婦的「百寶箱」里沒有金銀財寶,也沒有房產地契,有的只是丈夫愛吃的土豆和妻子喜歡的櫻桃。
簡單的細節和少有的對話,組成了他們「鮮活」的日子。
一輩子太長,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。
正如書中所說:
_
「無論是什麼事情,都一定要有樂趣才能夠持續很久。」
每一天都不可能重來,所以每一天都值得被用心對待。
感情也是一樣,保持新鮮,平凡卻不會平淡。
汪曾祺說:
_
「家人閒坐,燈火可親。」
燈光之所以可親,是因為家人齊聚一堂,一切才變得溫暖。
家人是牽絆,更是後盾。
生活需要奮鬥和奔跑,但家才是最終的歸宿。
《困在時間裡的父親》里講了一個讓人心疼的故
事。
影片中,父親安東尼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場奇怪的時空之旅。
錯亂的記憶和繁雜的時間線,讓他周圍的世界每天都變得不一樣:
有時候,一覺醒來,身邊的保姆換人了;
有時候,一覺醒來,家裡的布置變換了;
有時候,一覺醒來,女兒一瞬間長大了;
一個個陌生又熟悉的場景,讓安東尼陷入了深深的迷茫。
他開始懷疑現實,甚至覺得深愛著自己的女兒也是假的。
隨著劇情的推動,謎底終於揭開。
原來,安東尼病了——阿爾茨海默症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痴呆。
他困在了時間裡,找不到回歸現實的路。
曾經健康的老人,陷入了無從把握的迷失狀態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安東尼的記憶逐漸遺失。
但直到他忘記了自己的名字,依然還記得母親。
世界鬱鬱蔥蔥,人事來來往往。
所有人都有故事,但故事的最後永遠是關於家人。
王小波說:
_
「人在年輕的時候,覺得到處都是人,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。
到了中年以後,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。」
我們常常把耐心和好脾氣,都給了陌生人,卻獨獨遺漏了最愛我們的家人。
餘生不長,記得把家人放在心間,時刻聯絡,勿忘陪伴。
冰心說:
_
「最快樂的時間,就是和最知心的朋友同在最美的環境之中。」
漫漫人生,步履不停。
朋友是我們一生中,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很多人都聽過歌手吳青峰演唱的《小情歌》,清澈細膩,惹人沉醉。
生活中,他和金曲獎最佳作詞人張懸一直是很好的朋友。
吳青峰曾在某檔熱播綜藝中,說起過他們之間的友誼。
那時候,吳青峰還是個大二的學生,剛剛接觸音樂。
他和張懸也只是見過幾次面的普通朋友。
一次聚會中,吳青峰想到一直以來自己也沒有做出像樣的成績,不禁悲從中來,情緒崩潰,一個人衝到街上狂奔哭泣。
他說:
_
「感覺自己就像一個逃兵,想要逃離一切悲傷。」
這時候,只有張懸一個人在後面緊緊追隨,給了他一個深深的擁抱。
後來,吳青峰從悲傷中走了出來。
不久,便簽約著名音樂廠牌,開啟了事業上的高峰。
節目中,吳青峰難掩激動之情:
_
「老天怎麼會給我這樣一個珍貴的朋友呢?
不可言說,卻被理解的一切,好幸福。」
人這一生,能有一段鮮活的友誼,是無比幸福的事。
你失意時,他第一個出現在你身邊。
你得意時,他由衷地為你點贊。
顧夏說:
_
「換我心,為你心,始知相憶深。」
最真摯的友誼,大抵就是如此。
無論是萍水相逢的短暫,還是相濡以沫的長遠,鮮活的友誼,都會在心靈深處留下一盞明亮的光。
安藤忠雄說:
_
「擁抱歷史,我們需要分析;擁抱未來,我們需要創意。」
習慣固化思維的人,感官容易被千篇一律的元素鈍化。
生命的鮮活,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自身的不斷創新。
貝聿銘先生,一名偉大的建築師。
67歲時,他承接了著名的「大羅浮宮」項目。
他提出將拿破崙廣場中庭地底挖空,增加展覽空間,並在地面建一個玻璃金字塔,作為博物館入口大廳。
方案一經提出,項目委員反對聲迭起:
_
「貝聿銘會毀了巴黎。
看上去就是一個廉價的假鑽石。」
整個項目歷時14年,其中2年都在化解民眾的「爭吵」。
項目完成後,人們看到巴黎的天空映照在金字塔表面,透明的玻璃讓光線進入地下。
委員們口中「寒磣的鑽石」,變成了「透明的巨大寶石」。
大多數的反對聲,被世界各地的讚譽淹沒了。
格羅皮烏斯說:
_
「不能一次次無休止地復古,建築只有不斷變革,才能推動人們不斷前進。」
貝聿銘做到了,但他並沒有止步於此。
蘇州博物館就是在貝聿銘老先生90歲高齡時,指導建設完成的。
從表面看,蘇州博物館無疑是現代建築。
幾何造型、鋼質結構等都不屬於中國傳統建築範疇。
但只要你走進去,細細一品,立馬能品出古典園林的韻味。
貝聿銘這種中西結合的創新思維,讓全世界的人看到了獨特的「東方氣質」。
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守舊。
思維拓展到的區域,才是我們生命蓬勃的意義。
人云亦云,隨波逐流,不可取;努力創新,奮發向上,才會成功。
王小波說:
_
「人生是一條寂寞的路,要有一本有趣的書來消磨旅途。」
生活不是一潭死水,不泛漣漪。
正如我們出去旅行,家是別人的家,巷子是別人的巷子,但鮮活的體驗卻是我們自己的。
我們需要新鮮的生活。
新鮮的生活,才能成就鮮活的生命。
正如一句老話所說:
_
「只要日子過得新鮮有趣,人就有仔細過生活的動力。」
鮮活的人生,才有真滋味。